2013年全國兩會前夕,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就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在2013年最受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居榜首。社會保障分項調查顯示,在“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是否滿意”的調查中,97%的網民對上調的幅度非常不滿意;98%網民認為廢除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雙軌制的條件已經成熟。
“十大熱點問題調查”,并非今年首次推出。據稱,類似的調查這家國內最權威的官媒已經連續進行了12次,“社會保障”在最近幾年四度位居榜首。網友普遍認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雙軌制有悖社會公平,廢除“雙軌制”條件成熟,刻不容緩。用數據來說話才是最有說服力的,網絡民意所體現的社會共識足以表明,廢除退休雙軌制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民意洶洶,深受詬病的退休雙軌制,泰山壓頂卻依然等閑視之,其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集團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為捍衛既得利益,總要找出各種不得人心的理由,特別是一群黑了良心的所謂專家、學者,更是視公眾為弱智,采用江湖術士所慣用的手法,一蒙、二騙、三忽悠,置廣大人民的呼聲而不顧。
帶有“劫貧濟富”色彩的養老雙軌制一直飽受詬病,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納一分錢卻享受著高額養老金,辛苦勞作一輩子的企業員工或工薪族每月要拿出收入的28%繳費,退休后的待遇卻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天壤之別,這種極其不公平的社會問題一拖數十年得不到根本解決,充分說明執政者的無能和無恥!
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也顯示,在被調查者中,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卻都高于 4000元。
《社會保障綠皮書》披露,在調查當中,近40%的人都認為養老金過少,甚至不能滿足生活需要。其中參加新農保的人認為不能滿足生活需要的態度最強烈,占到78.9%;其次是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者,認為不能滿足生活需要的占到56%。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中只有3.8%認為不能滿足需要,但是卻有53.8%的人認為完全能夠滿足需要。從不同養老保險制度的參加者自己對養老金的感受,可以明顯地看出養老金待遇的差異。
《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被訪者2011年8月領取的養老金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而且月養老金低于2615元平均水平的占到總人數的77.3%。
養老雙軌制并非因雙軌的不同,而是因為雙軌制所帶來的極大不公,同等學歷、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職稱,因單位性質不同,享受的養老待遇有極大差別;企業員工每月拿出收入的28%繳費,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費或極少繳費,退休后的待遇卻有天壤之別,每月繳費的企業員工反而是地底下的那一群。
養老雙軌制的影響,并不只是加大了貧富懸殊與社會分化,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就業平衡和人才的合理流動也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瘋狂的“公務員熱”正顯示了對包括養老待遇差異在內的隱性福利的追求,這種不公的待遇差別已經扭曲了中國社會的價值和職業取向,網傳北京大學生為當城管拒外企、國企,正是這種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這種制度性因素導致的人才流向,嚴重扭曲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最明顯的是中國公務員隊伍已成為全世界最龐大的官僚集團。他們不創造價值卻擅長大肆揮霍,所謂“公務員熱”的背后,無非是圖個舒適享受一輩子豐衣足食!1962年,全國國家機關共有職工268萬余人,當時中央認為,全國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中機構龐雜,人多政繁的現象十分嚴重。曾經作出《關于各級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精簡的建議》,將國家機關268萬余人減為174萬余人,精簡了94萬余人。在以車代步,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黨政機關公職人員還有多少呢?兩年前,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撰文披露:“吃皇糧”的人數竟達到了7000萬人,是1962年268萬余人的20多倍!如此龐大的官僚階層退休后卻得到比企業退休人員優厚無比的待遇,豈不是天理難容?!
政府也似乎意識到這種社會不公,對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了所謂7連調,但7次連調的總和,尚不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一次調整的幅度,最終導致差距越來越大。廢除劫貧濟富的養老“雙軌制”才是根本出路,實行全國統一的養老統籌制度更是消除養老不公的必要條件,這是大勢所趨民意所在,但愿新一屆中央政府不要一拖再拖,拖到天怒人怨民心盡失!
上一條:求市長“顯靈” 緣于制度失靈
下一條:李雙江之子涉嫌輪奸源自七種寵愛